孟尝君鸡鸣狗盗传

孟尝君鸡鸣狗盗传

孟尝君鸡鸣狗盗的典故出自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,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田文(孟尝君)招纳门客的经典案例,体现了其"不拘一格降人才"的用人智慧。以下从史实背景、事件经过及历史意义三个方面展开:

一、事件背景

1. 孟尝君养士之风

孟尝君以养士三千闻名,其门客涵盖各类人才,包括武士、谋士甚至市井之徒。《史记》记载"客无所择,皆善遇之",这种包容性成为其政治资本。

2. 秦昭王的政治陷阱

公元前299年,孟尝君入秦为相,实为秦昭王试图软禁这位齐国重臣。当秦王反悔欲杀之时,门客集团成为其脱险的关键。

二、"鸡鸣狗盗"具体经过

1. 狗盗者窃裘

孟尝君通过秦王宠姬求情,宠姬索要白狐裘为报酬。门客中擅伪装者夜入秦宫库房,盗得已献给秦王的狐裘,成功说服宠姬说情。

2. 鸡鸣者赚关

逃至函谷关时,按律须待鸡鸣开关。一名善模仿鸡鸣的门客诱发群鸡齐鸣,守关士卒误判时辰提前开门,孟尝君得以脱险。

3. 历史细节考据

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明确记载:"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...夜为狗,以入秦宫臧中","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"。此事发生在公元前298年孟尝君返齐途中。

三、历史意义与争议

1. 人才观革新

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批评此计"不足以言智",但王安石在《读孟尝君传》中反驳:"士以故归之,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",指出实用主义人才观的价值。

2. 战国养士制度缩影

当时门客按能力分三等:上客(代舍)、中客(幸舍)、下客(传舍),"鸡鸣狗盗"者本属最下等,此事改变了以道德评判人才的传统标准。

3. 地理细节考证

函谷关遗址今在河南灵宝,其"车不方轨"的险要地形印证了"鸡鸣开关"制度的必要性。汉代《盐铁论》记载此关"夜击刁斗以",侧面佐证故事合理性。

4. 后世文化影响

宋代《太平御览》将此事归入"人部·聪敏门",明清演变为"三十六计"中"混水摸鱼"的典型案例。现代管理学常引此例讨论非传统人才的使用策略。

这个典故超越了简单的智谋故事,反映了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的运作逻辑。孟尝君后来任齐相时组建的多功能门客团队,包括冯谖等战略家,正是基于此次经验。司马迁评其"好客自喜",但也暗示这种功利性养士无法挽救齐国衰亡的历史命运。

文章标签:

上一篇:周礼中的社会结构 | 下一篇:秦朝封禅泰山始末

相关数据

Grand Old Party具体释义
日博365官网手机版

Grand Old Party具体释义

⌛ 07-02 👁️ 3320
黃金歲月
365bet新英体育

黃金歲月

⌛ 07-03 👁️ 4702
将兆字节[MB]转换为千字节[KB]
office365无法登录账号

将兆字节[MB]转换为千字节[KB]

⌛ 07-05 👁️ 3052